都是口頭禪洩的底 - 北京篇

Submitted by arthur on Thu, 09/03/2009 - 12:15

陳以聖 / 原載:κrazian

要了解一個人也好,一個族群的文化也好;全面的關照、多角度的審視、深入的解析,當然是避免偏頗的方法。不過,當你經驗老到,也沒那麼多時間與精力,就會另闢蹊徑,從熟稔、方便、可靠、高訊息濃度的角度切入。

據說,善識人者面談時,往往只問少少幾個問題,或刻意製造個小小的突發事件,就可以八九不離十的看穿一個當面善於偽裝、事前勉力彩排的人。很多準丈母娘也都有自己看女婿的法寶:請吃飯、上牌桌、逛街購物,甚至渡假露營。師父要收徒弟時,也許只是要他掃掃地、打打水;也可能麻煩些,要他撿草鞋來穿上;或者,為了成為傳說美談,甚至大張旗鼓的扮乞丐、生瘡化膿的來囉唆。

如果了解一個人都這麼麻煩了,了解一個文化豈不是難上加難?

本書教你輕鬆的、容易的,卻仍然效力十足的:聽其言、觀其行:從一般升斗小民的日常對話中,提煉出充分代表其精神狀態的「口頭禪」,即可讓你快速掌握一個文化性格的許多層面。

當我們辛苦的學習一個語言,一段時日之後,總會感到一個無形的瓶頸。似乎怎麼努力,一開口,還是洩了底。就算你長的跟當地人一模一樣,人家還是馬上聽出你是外地人、外國人。這個瓶頸,就是那文化中的細微奧妙處。反過來說,如果你能現學現賣,溜上幾句本書的「句型」,保證魚目混珠,受用無窮。所以,本書也適合華語教師,用來當作進階課程的補充教材。學華語遇到文化瓶頸的國際學生,更可藉由研讀本書,迅速提升華語「戰鬥力滿格」的空前水平。

莞薾之餘,莫忘嘲笑或批評並非初衷,正所謂「互相漏氣求進步」。更何況,唯有相互深入的了解,才能達到真正的和睦相處、水乳交融的境界。

Anonymous (not verified)

Mon, 09/07/2009 - 11:47

聽起來挺有道理的,語言可以洩露出許多秘密。 除非刻意掩飾,否則聽話者可以接收到對方的情緒、猜出對方的知識水平、知道對方是否有防衛心、甚至很容易就可判斷他快不快樂、家庭幸不幸福。 由個人常用語推展到慣用語,這其中一定有脈絡可循,跟文化、民族性有密切相關,蠻有意思的,值得研究研究! 期待您的大作早日出版,加油!

您很有眼光(說人家有眼光似乎反而在吹捧自己,糟了個糕),想必也是個中好手。一般說來,要憑自身的經驗培養出這樣的能力,著實不易。若非見多識廣,就是年紀一大把了(喔!對不起,沒有不敬的意思。而且,不瞞您說,很多人馬齒徒長,也不見得長出了什麼智慧...慘了,好像又得罪了一籮筐),要不,肯定天資過人,聰慧清明(呵呵,您必定是屬於這一類,是吧)。

寫這書,是希望一般人(當然是至少還愛看點書的一般人),在享受詼諧逗趣的閱讀樂趣之餘,輕鬆獲得一甲子的功力。如此,則國家幸甚,人民幸甚(什麼跟什麼呀),「老外」也幸甚(這個比較容易了解)。

過獎過獎,大師之稱愧不敢當
倒是讓老兄(姐)辛苦等待,有違清風明月之本意
努力是一定要的,靈感也肯定是要的
為略表歉意加謝意,出書時,站上的朋友們給些折扣,也是應該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