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陳以聖 / 原載:κrazian
國中一年級的國文試題:「全家到冬山河親水公園參觀國際童玩節活動。爸爸看到許多兒時的童玩,非常的興奮...他陶醉在童年的快樂時光裡,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,渾然忘我。直到孩子們喊著該回去了,爸爸才回神。」請問,本文是在描述「兒童的樂園」還是「成人的天堂」?
爸爸放學去接艾波的時候,她噘著嘴,氣呼呼的告訴爸爸說,她答「成人的天堂」,可是全班都答「兒童的樂園」。考卷發下來,她問老師,為什麼不可以是「成人的天堂」?同學們哄堂大笑,還有人以嘲笑的口吻說:死人才上天堂。她一氣之下,就抿嘴不說了。
一向對老式學校的刻板教育作風不帶好感的爸爸說,女兒啊,老爸支持妳,別理他們。為了讓她清楚爸爸是很認真的,他還補充解釋說:如果作者只是要告訴我們,童玩節那兒是個「兒童的樂園」,實在不需大費周章的描述那位父親的心境。如果要明確表達的真是「兒童的樂園」,喊著該回去的,就不會是孩子們。如果就是那麼淺白的「兒童的樂園」,這樣的考試就是自甘智障的水準。平常不易動怒的爸爸,憤慨之餘,不覺說了不太得體的重話。
有感於主流的教育對學童創造力的啟發總是壓抑遠大於引導。有心的父母,若想要些微的扭轉頹勢,勢必得加倍付出心力。可是來自工作的壓力往往令現代父母心力交瘁。將孩子交付給努力擠進的明星學校與大牌名師補習班之後,只能自我安慰的說:我已經盡力了,還能怎樣呢?
困獸猶鬥,怒氣未消的爸爸,最後還補上一句:只要妳夠努力,總有一天,圍繞在妳四周的,將是可以和妳認真討論各式稀奇古怪想法的人,而非總是要求妳不情願的填寫標準答案的人。
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