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陳以聖 / 原載:κrazian
每天早上,家裡都上演著同樣的劇碼?喊小孩起床要叫 N 次;催他出門再叫 M 次;而 N + M = 無理數。但是,結果呢,孩子每天照樣「剛剛好」遲到。令人又氣又納悶:所有事情都提早一分鐘,不就得了嗎?這麼簡單的事情,怎麼弄得比登天還難似的?真想擎根棍子將他打下床,或是提桶水沖得他魂飛魄散,方能稍解胸中的怒氣。
我們總是替他焦急:也許是擔心他會因遲到而遭到處罰,但更氣他不養成好的時間管理習慣。可是我們的做法卻往往適得其反。當我們叫他時,我們同時也向他傳達了一個訊息:有人在幫忙注意時間,所以自己可以不用注意。同樣的道理,當我們說「再不快點就要遲到了」,我們又向他傳遞了另一個訊息:「遲到」這件事情有人在幫忙擔心著,所以自己的「擔心責任」就減輕了。結果,演變成惡性循環:我們愈急,他愈不當回事兒;他愈拖拖拉拉,我們愈急躁。氣氛關係都弄擰了,問題不但沒解決,還變得更糟。
小孩一天天的成長,大人卻日復一日的叫著,展現出固執的零成長:起床喊完叫漱洗,漱洗催完趕用餐,用餐完了吼出門。我們都會教孩子別做沒有效果的事,自己卻千次萬次的重複著這樣的愚行。
府上若經濟許可,或路途遙遠,開車接送上下學,那就更有趣了。如果你說他沒有時間觀念,倒也不完全對,因為他總是算準了開車時間+交通狀況+下車跑步=剛剛好遲到,神準的不得了。你發脾氣了,要求他,如果七點十五分還不上車,車子是不會等人的,自己帶悠遊卡搭車轉車上學去吧。「令出」可要「必行」,你的能耐絕對會遭遇嚴苛的測試,除了你自己的意志力,還有另一半的質疑要面對。於是,前一天晚上你一再叮囑,別太晚上床,否則明天跟不上車子,可別怪人喔。當天早餐時又一再提醒,這可是玩真的囉。你絕非變態到以處罰為樂:你一再示警,正顯露出你極不願意弄到「撕破臉」地步的心境。我們又忘了,語言只佔溝通的一小部分,孩子最擅長從你不斷強調的行為模式中,萃取出你內心的焦慮,評估出你實踐的或然率。
也許,「新制」上路的第一天,他就七點十六分才上車。你一時心軟,只唸了他幾句,末了不忘信誓旦旦的保證,明天絕對不會再等了。第二天,好不容易盼到上車,他書包往座位上一扔,卻邊望回跑邊喊「便當忘了拿」,你儘管氣呼呼,還是得等他。第三天他七點二十分才上車,因為他說臨時肚子不舒服,讓他上個廁所,等等他吧!過幾天你就會痛苦的察覺,有規定和沒規定實在沒兩樣。他最後甚至連理由都懶得編造了,一副把你看扁了的神氣。
這天你終於忍無可忍,火大得很,壓抑著內心的衝突,終於將他拋下,開走了。情緒起伏著...還得告訴自己:沒別的辦法了,必須如此,咱們的腦前葉可不能白長了...
面對這類難題,必須試著「完全」放下。不但別催別吼,還要從容不迫地按照自己應有的節奏作息。除了讓他自行觀察體會好的時間管理是怎麼回事兒,更讓他了解準時是自己的責任、遲到所導致的懲罰是他自己要去承擔的。如果因遲到集點過多,兌換到大量的警告,那麼,就應當告訴他:「對於你可能遭退學的處分,我們已經準備好了,你自己呢?」當然,夫妻雙方充分的討論與一致的態度是關鍵,否則,只是徒然讓孩子察言觀色、見風轉舵,並旁觀看笑話罷了。
要知道,遲到是一種習慣,跟住的遠近無關(甚至住的愈近反而愈容易遲到)。而且很諷刺,仔細分析,他的遲到惡習極可能就是父母自己無意間一手幫忙養成的。
希望他獨立、強壯,絕對不是給他更多的支撐。相反的,要將所有可依恃的憑藉漸次的一一去除才是。希望他動作快一點,絕不是幫他做這做那,反而應該多丟事情給他做;要他專心吃飯,不是一瓢一瓢的望他嘴裡塞,而是要讓他不夠吃;要他跳得高,就不該在下頭幫他往上頂,而是要在他腳上繫鉛塊;希望他富有,就千萬別留財產給他,而是培養他奮發向上的個性。
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是謂微明。
柔弱勝剛強。魚不可脫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♣
這戲碼也時時在我家上演 主角不只是我家四歲的小犬 嘿嘿
這戲碼也時時在我家上演 主角不只是我家四歲的小犬
嘿嘿 還有內子做女主角幫襯勒
啊,四歲?負責管理、克制的腦前葉都還沒發育完全,實在很難期
啊,四歲?負責管理、克制的腦前葉都還沒發育完全,實在很難期待他能自發性的遵守;更何況是男生,這部分又遠比女生長得慢。但是,較原始的「制約」反應總還是有的,也就是「犯錯」與「立即性懲罰」之間(必須強調其「立即性」)的關聯,還是能藉由多次重複的體驗而建立起來。不過,四歲,大概還沒辦法讓他自己上學,頓時少了一個辦法就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