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陳以聖 / 原載:κrazian
身體稍有不適便掛號看醫生,我們都讚他「很會顧身體」。真的是這樣嗎?
經過千萬年演化的寶貝身體,這個微妙平衡的自然系統,在醫師這行業尚未誕生前,甚至連巫醫都還不存在的年代裡,他可是自己照顧得很好。當然,壽命和現代是沒得比。兇惡的流行病和嚴重的意外傷害,若不靠現代醫學,也應付不來。但是,過猶不及。身體能自我調節、修復的毛病,卻完全仰賴西醫西藥,辜不論副作用的傷害,光是強力介入、剝奪身體的自癒能力,就是一大失策。
身體的超強適應能力,我們都見識過。口味愈吃愈重,因為味覺配合著逐漸遲鈍了。多勞動、運動,肌肉骨骼就厚實強固;太多的休息、坐臥,肌肉骨骼就萎縮脆弱。維他命、補品吃多了,身體就沒必要辛苦的從食物攝取這些養分,久之,不但能力荒廢了,甚至因為過剩而培養出拋棄、拒吸收的能力。長期在無菌室生長的,漸漸就失去免疫力;從小打各式預防針,當然就是在提供身體演習、動員的機會。簡單的說,「身體的適應」就是「對外界的持續刺激所產生的制衡」。如果把身體看成個蹺蹺板,左邊是外加的刺激,右邊是內在的制衡,當刺激增強且持續,身體為了回復平衡,勢必加重右邊的制衡力道。反之亦然。對於身體而言,正面的,就是潛力的激發、能力的鍛鍊;負面的,就是能力的弱化、劣化。所以說「超強適應力」正是弔詭之所在;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《孟子》,也就是這個道理。
盼望每個人都能喚醒自己「內在的醫師」,取回健康自主權,謹慎、善用醫師的醫療協助。這麼做並非要讓醫師失業,相反的,是要讓醫師得以從事更高層次的健康管理顧問、重症難症的醫療、更深入的基礎醫學研究。
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