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這當然是個奇蹟 I ─ 陪你讀霍金《大設計》The Grand Design

Submitted by arthur on Sat, 11/12/2011 - 10:02

陳以聖 / 原載:κrazian

奇蹟之一,是我們「只有一個」太陽。說起來,這都是中國人的功勞。要不是大英雄后羿將其餘的九個太陽撂倒,這年頭絕對不會有人說什麼:要「走出陰影,迎向陽光」。誠然,大英雄為什麼不也把月亮給射下來,將嫦娥活逮,至今仍是個謎。也許英雄的心還是太軟!

霍金說,果真有那麼多太陽,麻煩可就大了,絕不只是熱爆了而已。

拿最簡單的兩個太陽為例:地球運行軌道也許會變成8字形,將兩個太陽分別圍繞在圈圈裡。將8字打橫,如眼鏡般,而眼珠比做太陽的話,你得使勁弄個鬥雞眼,就差不多像了。軌道也可能是大橢圓形,或只繞著其中一個太陽轉。無論怎麼繞,軌道都不會是我們乍想的那樣勻稱。也就是說,地球繞到遠端位置時,會離太陽很遠很遠;繞行至近端時,卻又會離太陽很近很近。這種終極「三溫暖」,只需一年,地球上的生命不是熱死,就是冷死。坦白說,壓根兒就孕育不出什麼生命。而這樣的「雙星」系統,天上星星多的是。其實差不多一半都是。沒讓我們碰上,夠幸運吧!

奇蹟之二,是我們地球的繞行軌道「圓」得不像話。一般行星運行的軌道,都是橢圓形:可能很扁,可能很圓,看運氣。太扁的後果,當然就是如前所述,一下太靠近太陽而太熱,一會兒又離太陽太遠而太冷,很難活命。我們的鄰居水星,就是這副德性,夏天和冬天相差攝氏一百一十度!如果水不是結冰,就是滾沸,大概連細菌都不用活了。所以,地球軌道真是圓得恰到好處。

奇蹟之三,我們和太陽之間所保持的距離,是個「黃金距離」。太陽大些熱些,我們就得離它遠些;反之,就必須近些,才能擁有地球目前的宜人溫度。所以,如果我們發現的行星,不是在其太陽系中的這種好地段(Goldilocks zone),就不會對它寄予厚望。

也難怪,連牛頓都認定,這一定是上帝刻意維護,才能如此周全。但那是當我們還不太了解這個宇宙的時候。1992年起,至今已陸續發現數百個擁有行星繞行的「太陽系」。我們惦量著:這各擁千億恆星的千億個銀河系,像地球這樣優越條件的行星還怕少了嗎?說我們得天獨厚,多半還是自抬身價吧!

此時此地,我們長在這裡,想到「能夠」誕生在這麼一個「宜人」的好所在,感恩戴德,慶興不已。眺望左鄰右舍,空蕩死寂,煉獄遍佈,不禁讓人冷汗直流,頻呼好險。但是,你當然得「先」長出來,所以時空一定是先對了,「然後」才能在那兒雀躍,不是嗎?可以想見,任何智慧生物,只要它們長得出來,都一定會讚嘆其處境之獨特玄妙,揣想蒼天之慈悲厚愛。所以,大驚小怪實為必然,既為必然,就不值得大驚小怪,對吧!

既然如此,待我們來瞧瞧,這宇宙到底要花多少時間,才能佈置好一些宜人的環境?

碳元素是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。大霹靂時,並不存在碳這麼重的元素,有的只是氫、氦、鋰那些較輕的元素。碳必須在星體的高熱熔爐中「熬煮」煉製乃成。這還不夠。尚須等待一次超新星爆炸事件,才能混水摸魚,逃離現場。經歷無盡的流浪,無數次重力撮合的美麗邂逅,最後萍聚於重生的太陽系中某個「宜人」的行星上。

1961年物理學家Robert Dicke就估計,光是搭建這個舞台,得耗去宇宙約百億年的時間。接下來,想要誕生些什麼生命,還得儘快,因為諸星的燃料終將耗盡,冰冷的宇宙就沒啥搞頭了。百億就是百億,不能太多,也沒法兒太少。這個厲害!我們現在推得的宇宙年齡為一百三十七億年,Dicke老兄當年卻掐指就能算出。

這些說來說去,都只算是「環境」的巧合。也就是說,當這宇宙運行的法則都已經決定了之後,來個大霹靂,那麼,經過一段時間,在某些角落,就極可能孕育出一些「宜人」的環境。

人們必然接著要大哉問:好,環境是這麼機緣湊巧,瞎貓對上死耗子,那宇宙法則呢?為什麼「碰巧」就是那些法則?這難道不也是蒼天有眼的明證嗎?

為什麼較輕的元素就可以熬煉成較重的碳?再往前推,為什麼就有個重力,將氫、氦等原材料聚集成星體、銀河系,以提供熬煉所需的高爐?爐成之後,它們何以能在燃料氫即將用罄之際,崩潰、造碳、又爆炸成超新星,將碳散布出去?剛好又能再行匯聚,重生為一太陽系及其環繞的行星?更別提地球上生物演化背後的物理化學法則了!環境產生容或趕巧,奧妙的法則卻該何說?